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直属中国民用航空局,是民航业内最早一所独立设置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学校成立于1980年;2010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全国百所、广东省四所之一,民航唯一一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3年正式成为民航局与广东省 省部共建 院校;2016年被广东省教育厅、财政厅确定为 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 ;2018年民航局和广东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双方深化共建学校,支持学校创建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2019年成功跻身全国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和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 建设单位行列;2023年入选教育部信息化标杆学院建设单位。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航工作和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以建设高水平职业大学为目标,以国家 双高计划 建设为抓手,以举办职教本科专业和申办本科职业大学为突破口,大力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建成高水平职业大学打下坚实基础,努力支撑交通强国民航新篇章建设、 一带一路 、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空港经济发展。
学校始终坚持 立足民航,服务地方,面向世界 的办学面向,紧紧依托民航行业特色办学。下设飞机维修工程学院、民航经营管理学院、空中乘务学院、航空港管理学院、民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无人机学院、公共基础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九个二级学院。现有26个专业32个专业方向,覆盖了民航除飞行以外所有特色专业和一线关键岗位。建有1个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3个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全力打造5个民航特有专业群,形成了群体发展优势和品牌效应。
学校坚持质量兴校、人才强校,拥有一支技艺精湛的 双师型 教师队伍和一批行业专家名师。教职工748人,其中专任教师616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53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7.18%;具有高级职称20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3.12%; 双师型 专任教师数50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1.98%。
学校坚持 校企合作、校校合作 ,实施 60+6 计划,推进产教融合、职普融通,不断完善民航职业教育体系。2024年,学校联合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发起成立市域产教联合体,联合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成立全国民用航空器维修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参与发起大湾区民航维修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联盟,吸收大湾区各类民航单位超过100家,通过资源共享、校企协同,有效提升大湾区民航职业教育能力。办学40余年来,学校与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AMECO)、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GAMECO)等60多家国内大中小型航空公司、机场、飞机维修公司等民航企事业单位在人才培养、课程开发、实习就业、培训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一直保持高位,累计为民航企事业单位和通航产业培养了近7万名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坚持科技强校、多元包容。近年来,学校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成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36项,市厅级项目121项。不断加强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国(境)外院校和航空企业合作,推进国内外优质民航职业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依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合作开发国内外通用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教学标准,提升办学国际化水平;主动响应国家职教出海战略,服务和融入 一带一路 建设,与斯里兰卡等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开展民航职业教育合作,是 鲁班工坊建设联盟 成员单位,在尼泊尔建设民航技能工坊,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助力空中丝绸之路腾飞;以服务交通强国民航新篇章和粤港澳大湾区空港经济建设为己任,与香港职业训练局、香港高等科技学院、香港国际航空学院等联合开展多层次多元化民航人才培养,打通学生学历提升和赴港就业的通道,推进大湾区民航职业教育融合发展。
学校坚持育训融合,双轮驱动。拥有多类型多层次的面向行业和社会企事业单位员工岗前培训、技能考证、学历提升的培训资质和完善的民航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建有147飞机维修培训基地、CCAR-66R3飞机维修执照培训机构,是首批开展CCAR-66R3培训的试点院校,年培训人数可达千余人;是CCAR65部飞行签派员800小时培训机构、机场安全检查员五级资质培训考证机构、无人机驾驶员训练机构、航空安全员训练机构等。
学校始终坚持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使命,传承中国民航 红色基因 和当代民航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将继续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抓住智慧民航建设和大湾区建设的新机遇,深入推进学校 13455 发展战略,努力建成国家级职业教育 双高 院校,积极争取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成为民航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教育培训的示范者、引领者。